论文记录-A Novel Paradigm for Disaster-Response Networks: Framework, Strategy and Solution

灾害应对网络的新范式:框架、策略与解决方案

这篇是投稿到IEEE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Magazine的论文,现在要写审稿意见。

作者:

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

西安电子科技大学

华中科技大学

西北工业大学

摘要

  1. 起因:自然灾害频发、恐怖势力猖獗
  2. 特性:DRN(disaster-response network灾害应对网络)更看重网络的灵活性和应急救援能力,对网络框架和资源配置策略提出了新的要求
  3. 技术基础:卫星通信和无人机(UAV)动态中继
  4. 本文:提出了DRN建设和资源配置的新范式,通过卫星和无人机构建动态可扩展的DRN;提出了新的网络资源配置视角;在DRN框架下设计了资源调度计划。

Introduction

DRN的结构

  1. 需求:快速恢复通信,为救灾提供前提,提高救援效率
  2. 关键问题:个人安全
  3. 传统DRN:在快速部署和网络灵活性方面不好
  4. 新技术DRN:根据是否使用其他基础设施分为两类,基础设施包括可移动和可部署的ICT资源单元(MDRU)、卫星、无人机;总的来说使用其他基础设施的这一类更好
  5. 大多数现有网络的问题:只重视容量或覆盖性能,忽视救灾需求,尤其是用户的人身安全

DRN中的资源分配

  1. 受灾用户的实时需求通常远远大于 DRN 的能力。因此,资源配置策略成为决定系统效率的关键因素。传统网络中的资源配置策略通常涉及容量、延迟或吞吐量,并相应地进行优化。
  2. 救灾的特殊性,即及时性和任务导向性,加上DRN之间的建筑差异,使得现有的资源配置策略不适应。由于时间和任务导向,主要考虑如何提高受灾用户的救援能力。因此,DRN 中的资源分配策略需要更多地考虑应用层的要求,而不是物理层的性能。

本文

  1. 针对时效性和任务导向,提出了一种新范式
  2. 采用卫星、无人机
  3. 快速部署、动态覆盖、灵活中继
  4. 第二部分:DRN的框架;第三部分:跨层资源优化和资源分配方案的开发;第四部分:性能评估;第五部分:总结

Disaster response network

框架

  1. 由空间层、空气层和地面层组成:用户在地面层,需要发射信号;无人机在空气层收集信号传递给空间层的卫星;卫星和卫星基站通信。
  2. 空间层:使用低轨道卫星、中心化网络控制器
  3. 空气层:无人机作为中继来弥补卫星欠缺的灵活性等;假设无人机数量大于卫星容量,配备移动充电设施,可动态规划工作路径;简化卫星信道受大气变化的影响问题,重点关注资源分配策略
  4. 地面层:遇险用户发射求救信号成功则被视为成功救援;用户分为三类:成功发出信号的被救援用户(R-user)、有足够电量试图发求救信号的活跃用户(A-user)、用完电池无能为力的沉默用户(S-user)
  5. 本文框架中的A-user通过无人机中继器向卫星发信号,无人机分配完成后网络拓扑保持不变,每个用户只涉及一个无人机中继,使用译码转发和波束形成技术,用户与无人机中继之间的链路采用Nakagami衰落信道模型

资源分配策略

  1. 控制层和数据层通过卫星上的中心化网络解耦
  2. 控制层:网络控制器制定通信请求接收率(CRAR),接收用户、无人机报告的信道状态信息,收集用户设备的剩余工作时间
  3. 资源分配问题:用户的剩余电量不同,卫星要在电量耗尽前接收用户的遇险通信请求;通信请求的数量可能超过网络容量,要综合考虑用户设备的剩余工作时间和卫星、无人机可以处理的通信请求。

Resource allocation

  1. 用CRAR作为系统效率指标,即优化目标是提高CRAR
  2. t时刻的CRAR指当前CRAR和未来CRAR的总和
    1. 当前CRAR:s(t)
    2. 未来CRAR:$\sum_{\tau=t+1}^{\infty}P_{\tau}(B, C_{v-u}, C_{u-s})$
    3. $B, C_{u-s},C_{v-u}$分别表示用户电量、空间层频道和空气层频道
    4. 电量越多用户等待救援的时间越久
  3. 无人机算力有限,因此需要降低资源分配算法的复杂度——本文资源分配分为两阶段:空间层和空气层各一阶段
  4. 第一阶段中,对于每个无人机中继,网络控制器都会收集 CSI(频道状态信息) 并保持空气层链路的信道增益,这是成功传输的最关键因素之一。卫星根据卫星接入能力以更大的信道增益访问无人机中继
  5. 第二阶段中,t时刻的空气层链路资源分配方案:用矩阵表示卫星到无人机的分配方案、无人机到用户的分配方案和根据信道容错率判断的信道可用性(1或者0),用户电量不同会有不同的权重(低电量高延迟的优先级高),计算上述矩阵卷积相乘的F范数来作为目标函数
  6. 优化算法:贪婪的迭代匹配过程

Performance

  1. 仿真模拟实验:用户由泊松点过程建模,使用二进制相移键控发送信号,位错误概率阈值$\epsilon=10^3$,进行20轮实验

CRAR

  1. 不同信噪比下,无人机数量和CRAR之间的关系

传输功率

  1. 不同无人机数量下,CRAR和传输功率之间的关系

Conclusions

提出了灾害应对系统中的资源分配方案,可改善CRAR

审稿意见

Strength

Weakness

  • 创新性较差,实质就提出了一个基于电量和延迟的资源分配方案
  • 灾害应对系统的通信恢复过程除了考虑用户电量和延迟,也应当考虑用户本身的生命体征等;第一部分中提到的其他DRN存在的问题,本文中的DRN同样也有
  • 公式1中的P函数具体形式没有介绍,且后文中的资源分配方案是否能得到最优的R(t)也需要进行分析
  • 没有具体介绍空间层(卫星和无人机)的分配方案,“卫星以较大的信道增益访问无人机”是否会和卫星本身的容量和传输能力发生冲突,如果发生冲突(即资源不够分配)时,应当如何向不同的无人机分配资源?
  • 网络控制器是卫星和无人机上都有吗?是否可以把无人机的资源分配计算工作放到卫星上,无人机仅进行通信中继?
  • 在用户设备与无人机建立通信连接后,如果因为意外导致连接断开如何判断和处理?
  • 在灾害应对系统中,直接将信息发送成功视作救援成功合适吗?是否还需要考虑周期性确认用户状态等后续操作带来的能量消耗?
  • 实验中用作对比的传统方案具体是指哪种方案?
  • 实验是数值仿真还是小规模的无人机仿真?如果是前者,无人机和卫星在实际使用场景的差异很大,数值仿真无法有效说明方案的效率;如果进行了无人机实验,则型号等相关参数应该在实验部分进行说明。
  • Copyrights © 2020-2024 Kun Li

请我喝杯咖啡吧~

支付宝
微信